2014-11-20 13:47:15
IPO不审行不行?这一愿望终于得到高层首肯。昨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势在必行,一定要走,而且越早起步越主动。
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10条办法,旨在缓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注册制改革是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推动的一项资本市场领域的重要举措。去年底,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启动,IPO开始了向注册制过渡的阶段。由于注册制改革需配合《证券法》修改,证监会曾表示预期将在今年年底推出注册制改革草案。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10月30日出席第三届金融街论坛时称,要抓住当前制约市场功能发挥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市场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
随着年底临近,市场对注册制改革草案推出的期待也越来越热切。特别是对于国务院层面“抓紧出台”草案的表态,业内人士解读为改革步伐将加快的信号。
在金融政策的部署上,会议重提“差异化信贷政策”,其中“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成为一大亮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
此外,在广泛构建互联互通新秩序的宏观背景下,会议明确提出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除直接赴境外上市这一直接融资渠道已较为通顺的同时,未来或有更多企业着眼海外,综合利用全球市场开展融资业务。
中国证券市场上,哪些公司可以发股票、哪些公司可以再融资,都需要审批。这在前些年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时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随着小微企业大量涌现,这种机制必须发生变化,而注册制恰恰是将选择权重新交给无数的投资者。
在庄心一看来,当前之所以有一批企业在准备上市或正在上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匹配还有失衡之处,对接不够完善。一边是许多公司要上市,另一边,则是许多资金、许多投资主体感觉投资渠道不够丰富,投资产品、工具还不够丰富,投资组合的空间也不够大。
目前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直接金融占比过低,资本形成效率和质量难以适应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庄心一表示,加快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显著提高直接金融比重的任务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注册制即发行审批制度改革的主线,就是要全面破除和清理对股票市场价格、交易、供求和数量的管制和干预,集中精力做好三个门槛,即发行上市门槛、再融资门槛、重组退市门槛的机制设计。股权分置改革的“一次股改”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上市公司的同股同权,从而为股市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打开了大门。但是它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既放飞了活力和希望,也放出了欲望和挑战。原始股股东上市套现的冲动和行政壳资源也随之俱涨。
因而“一次股改”在逻辑上就要求随着股市全流通的转变,相应推出股市运行体制进一步实质性市场化的深度改革。这项工作的被忽略和延误,导致了市场的继续扭曲,也是发行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所在。
前瞻投资顾问认为:目前我们缺乏的是领涨板块和龙头!相对来说,创投、券商和保险等走强。从消息面看,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降低上市门槛的新的IPO节奏,或将从互联网等新兴企业向更多小微和创新型企业递延,持有相关公司的创投类企业以及为此提供服务的券商,有望从注册制改革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