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15:33:51
9月20日凌晨,阿里巴巴这家中国电商巨头在美国上市,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沸腾。然而,上市没几天,阿里巴巴的股价持续下跌,让投资者捏一把冷汗之余,也让那些前仆后继去海外上市的中国创业者们反思,究竟境外IPO好不好?
融资上市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上市地点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有适合不适合。最近阿里巴巴的IPO案例令全球瞩目,也让马云登上了中国首富榜,但是海外上市并非万能,也并非所有拟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都一帆风顺。
举例来说,曾经凭借《捕鱼达人》游戏风靡一时的触控科技因估值太低,于今年5月21日无奈宣布暂缓赴美上市;今年4月,万洲国际因为认购额严重不足,也宣布暂停赴港IPO。可见,筹不到足够资金、股票被低估、IPO披露规则严格等问题,令中国企业出海IPO的计划频频折戟。
而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美股市场共有45家中国公司提出过或者完成私有化退市。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境外上市虽然门槛低,审核流程快,但其费用高、监管严,即使企业顺利在海外挂牌上市,但后续一旦存在问题,企业很难扭转局面。而私有化退市案例的增多,更是早期赴美上市企业遭遇诸多不顺的直接体现。
曾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过融资上市咨询的前瞻投资顾问发现,境外市场并非万能,对中国企业的主要制约,最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第一,上市费用及维系费用差异大
赴美上市的公司每年必须承担上市年费、投资者关系维护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等高额维护费用,远远高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
同时,美国对市场行情与上市时机要求甚高。如遇市场低迷时,上市过程会被推迟或彻底取消,比如中海油、中国电信在美国上市都曾经过一次失败,第二次才成功。如要进行第二次,将会产生额外的上市费用。
第二,境外监管严,做空封杀退市稀松平常
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在境外,尤其是在美股市场,中国上市公司被机构做空,业绩经营不善遭退市,受政治舆论环境影响被华尔街封杀等现象,并不少见。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美国上市企业只要某一环节达不到标准或经营业绩不善,就可能遭到停牌甚至摘牌的处罚。
以信息披露为例,在中国,通过与当地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免于披露税收(或收入)等信息可称得上是企业的惯例;而在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了强制性信息披露,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公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报表。且规定非常细致,如“本地税收必须与向美国证监会申报税收原则一致,最大差距不得超过10%”(中国公司此差距可达10倍以上)。
同时,在境外,上市企业一旦被诉讼,需要承担的成本也是相当高昂的。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0年,在28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有25家(即8.8%)曾遭遇过集体诉讼。
而纳斯达克市场平均每年的退市率高达8%左右。在1985年至2008年间,纳斯达克市场共新增上市公司11820家,而期间退市12965家,也就是说经过十几年发展,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减少了1000多家。
因此,用“让造假者倾家荡产”来形容美国股市监管之严苛,一点也不为过。